Text

关于层次感。(虽说不可以怕字当头,那就顺着思维仔细思考筛选果断下笔吧!

或许这些言论只需要化作“多带着思考画速写”就好了。/,-,……

以及关于绘画大小,这个自己一直把握不好的问题:或许需要更加的相信自己,信任自己,不难为自己吧。(想画小就画小想画大就画大没有那些应试纠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层次的化合体会有不同的质感。一般思维是将其突出点做到最好?如果将其最弱点的质感做到最佳呢?比如绘画,将各种色调最弱对比做到其特有绘画质感最佳,会对整幅作品产生怎样影响?(可惜没学过水彩啧啧)

另,线条也是,用毛笔,铅笔,勾线笔,笔电等完全不同的工具绘画的难易度也是可见一斑……那么材质混合呢?形体和色彩的运动感,稳定性的倾向感,视觉焦点,怎样会体现出活性而又具有稳定的准确性——而不是脱离主体的随机支离破碎?

还有关于物品与灵魂,关于一件怎样的物品,带着被怎样的人抚摸的习惯或存在的环境特征,自身特征?要带着怎样的理解和思考去刻画这个物件,是灵魂感?还是其它?它应该属于整幅画的一个零部件吗?还是属于它自己,作为和谐的大家庭的一员,有着自己的色彩,自己的层次,自己的质感,自己的思维方式结构感觉?

带着不同的理解去绘画,画出来的感觉一定不同。

对于真实感与所谓展现作者自身的感觉,个人认为前者才是真正的难点。

应该是这样吧?

关于画的空气感——即使1没有结构也依旧体现出的空气感,空间感,或厚重,时间感等等……透视与形体以及色彩的不同方式的融合留下的光影边缘的质感——会体现这个物体的个性吧?

要带着这样的心境成为常态去画画,才会有真正传神的提高。是这样的吧?

观察也是如此,不论走过多久的路,都不见得做好一处“景物随视野的运动”不是吗?而既定的规则往往是偷懒留下的最简单的绝对骨架。

这样的骨架直接组成的东西是否或多或少缺乏了很多很多的“灵魂感觉”的气质的化合?

带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敢画不知是个人的执念,还是一种还未形成好的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审美呢?

只得让自己拭目以待自己了。

关于如何使得过去的梦记忆化作真实的作品可是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

以上。

コメントを残す

以下に詳細を記入するか、アイコンをクリックして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WordPress.com ロゴ

WordPress.com アカウントを使ってコメントしています。 ログアウト /  変更 )

Twitter 画像

Twitter アカウントを使ってコメントしています。 ログアウト /  変更 )

Facebook の写真

Facebook アカウントを使ってコメントしています。 ログアウト /  変更 )

%s と連携中